新闻中心

社区资讯

  • 清华惠州校友会探望张子云老学长
  • 2014-08-16

  •          近日,西南联大校友、澳门科技大学教授、清华大学珠海校友会名誉会长张子云学长突发蛛网膜出血、脑梗,入住珠海人民医院。
             2014年8月16日,华阳医电总经理菅冀祁博士与清华惠州校友会张元泽会长、清华深圳校友会常晓磊秘书长等前探望,并与学长家属密切沟通,积极联络相关医院及医生,力求给张老学长更好的诊断治疗。




             相关资讯1:惠州校友聚会庆祝母校98周年华诞
             http://www.tsinghua.org.cn/alumni/infoSingleArticle.do?articleId=10026006
             2009年6月6日晚,清华惠州校友会庆祝母校建校98周年聚会在惠州天悦大酒店隆重举行。清华校友总会副秘书长翦进专程出席。清华珠海校友会名誉会长张子云老先生、班勇副会长、张卫东副秘书长到会祝贺。在惠州工作和生活的惠州校友会名誉会长华阳集团董事长张浩先、惠州校友会会长张元泽、惠州市信息产业局局长杨鹏飞、大亚湾区委常委管委会副主任张添才、惠州市博罗县副县长于加良等60余名清华校友积极参与了这次庆祝活动。
             年逾八十的珠海校友会名誉会长张子云的即兴发言感人至深,他满怀深情的说:我们一生中最庆幸最难忘的就是成为了清华人,其他任何的职务都有卸任的时候,唯独清华人是终身的,母校为国家、社会培养了无数的栋梁人才,我们为母校而感到自豪。

             相关资讯2:清华财富报告
             http://m.hexun.com/news/2011-04-18/128841978.html
             2011年3月17日, 广东珠海。在清华学校首任校长唐国安纪念馆落成仪式上,《中国经济周刊》记者见到了已86岁高龄、至今仍活跃在教育战线上的清华学子张子云老先生。
             1937年,作为清华大学的学生,张子云见证了西南联大艰苦卓绝的南迁之旅。“我们转移到云南时,条件非常艰苦,闻一多和华罗庚,两个人拖儿带女地就住在一间屋子里,屋子只有一间,两家人在房子中间拉个被单,就算各自有了自己的家了。”提起那时岁月,张老先生唏嘘不已,他回忆说,当时有一位老师,每天骑马来学校上课,几十里的山路,他从未迟到过,“清晨,每当操场的课钟响起,你总是会看到他(老师)的身影,他靠在树干上叫同学们起床,身边拴着他的白马。”这位骑马上课的教授,就是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、著名物理学家,后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周培源先生。
             据张子云回忆,西南联大时期,条件非常艰苦。“学生的伙食很差,大家都吃不饱,很多教材都是老师自己编写,然后拿去油印的。我们的演算纸和练习册,都是正面反面写满字的。老师们没有工资,只有不定期的、少得可怜的生活费。”
             据史料,那个时期,闻一多每天在豆油灯光下工作至深夜,拿着四易其稿的《天问疏正》给学生逐句讲解。朱自清开的《文辞研究》虽然只有一个人选课,也按时上堂讲课,从不缺席。地质气象系把校舍附近的碉堡改做气象台……
            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,就是在那种恶劣的条件下,西南联大却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。华罗庚的堆垒素数的研究,陈省身在微分几何中高斯-波内公式的研究和拓扑学方面的研究,周培源关于广义相对论与湍流论的研究,吴大猷等人关于原子、分子结构与光谱的研究,王竹溪等人关于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研究,张文裕等人的核物理研究,吴有训关于X射线研究,余瑞璜等人关于晶体结构研究,任之恭与孟昭英等人关于电子学研究,汤佩松等人生物物理研究,在国内外都产生一定影响。
             那个时期,很多联大学生后来成为政治、经济、教育、文化、科学、技术、国防等领域的杰出人才,其中包括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、杨振宁;6位“两弹一星”元勋:郭永怀、陈芳允、屠守锷、王希季、邓稼先、朱光亚;82位中科院院士、13位工程院院士和一大批著名的文学家、哲学家、社会科学家、政治家和众多科技工作者。还有不少联大学生投笔从戎,在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中为民族解放而战,甚至献出生命。
             张子云老先生目前是澳门科技大学土木工程系的教授,他告诉记者,他现在教书不要工资,属于义务劳动,“只要我身体还行,我就会一直教下去,课堂就是我的生命。”